科考
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队27日在新西兰奥克兰表示,首次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顺利完成,两国科考人员借助载人潜水器到达克马德克海沟最深点。 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10月6日从中国三亚起航,10月31日自奥克兰的港口前往西南太平洋最深处超过1万米的克马德克海沟,开展首次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11月25日,科考船只完成第一航段任务,返回奥克兰的港口
本文摘要:6月7日,科考队员周文早在操控“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当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西太平洋执行海山调查任务的“科学”号科考船上,科考队员们坚守在科考一线。 记者张旭东摄6月7日,“科学”号三副温家兴在驾驶船舶行驶
4月9日晚,永定河科考活动如期举办首场讨论会。河湖科考一直坚持在活动中持续改进和创新,以科考队员为主导举办科考讨论会便是新一季活动的一次有益的尝试。讨论会主持人从自主发起讨论话题的申请者中选出,每期邀请2位科考队员,时长45分钟
日前,由M6米6体育承担的科技部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五的子课题“喜马拉雅和横断山区爬行类多样性格局解析”顺利完成2020年度的科考任务。 此次科考由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宜宾市重点实验室具体承担,重点实验室主任郭鹏教授总体统筹,吴亚勇博士和舒国成博士具体负责。在科考工作开始前,重点实验室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共组建了由3名博士教师、5名硕士研究生以及3名本科生的2支科考队伍(“川西调查队”和“藏东南调查队”),整个科考历时40余天,行程近万公里,调查区域涉及了四川甘孜州(乡城、稻城、巴塘等10县)、西藏藏东南地区(察隅、墨脱等3县)
1月3日至14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海气候、环境与生态演变研究”团队历时12天,完成了“南海气候、环境与生态演变研究航次II—珠江口冬季综合航次”科考调查任务,顺利返航。 本航次由粤湛渔科2号科考船执行,科考人员来自广州海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项目团队成员邓文峰研究员和叶丰副研究员共同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全体科考人员按照详细周密的调查工作安排,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预定科考任务
为深入实施“科技助力青藏科考”、促进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揭示,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以下简称“云雀”)近日在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在空气稀薄、强风干扰等极端环境下,“云雀”完成了自主起降、定点/航迹飞行、仿地飞行、动静态障碍物避碰等自主功能,首次实现了我国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 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气稀薄、气候恶劣多变,尤其是极高海拔区科考活动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人类难以开展工作甚至无法到达,严重制约了青藏科考全面深入持续开展
1982年冬天,挪威科考队的一架直升机突然打破了南极大陆的平静,直升机疯狂的追逐一只雪橇犬,最后坠毁在美国科考营地的附近。美国科考队员对挪威考察队近期人员骤减的情况有所耳闻,于是飞行员麦克(Kurt Russell 饰)与众人赶赴挪威营地,结果看到的是一地破败中四处散落着奇怪的尸体,并有证据表明挪威人得到了某种冰封状态中的生物。医生布莱尔(Wilford Brimley 饰)研究了尸体的变异却无法破解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