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帮助别人,却被曲解多管闲事?小心进言,却被回以谩骂?单纯爱人的行动,却被误解动机?

当静下来,尝试以对方的角度再去想想,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对方未必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根本没想到需要被帮助,或许已发出求助信号,也未必接受帮助的方式。

越有经验帮助别人的人,越发觉需要绕过的阻力不少。

最重要,是否对方真的想改变,是否真的想被帮助,还是我们一厢情愿去插手。

固然随便插手去帮助,可能会被误会为好管闲事。

只因为爱,因为对方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也想冒险一试再试。

我们越爱一个人,总想一个人越过得好,越成长。

成长代表需要改变,只可惜,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的。

爱一个人,帮助一个人,不得不等待时机。

最令老师不知道怎帮助学生的情况很多,莫过于学生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

父母对他说:孩子,不读书,不识字,他日长大没工作,没饭吃。

他说:我就不喜欢吃饭,我喜欢吃零食。

经过不少老师的善言劝导。诸如好好读书,你才有前途。

他问:我不知道前途是什么,现在不是很好吗?

或许,你我也曾经历过,别人给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原因,自己也没得到丝毫改变的动力。

或许,根本是自己怕麻烦;或许自己容让惰性泛滥;或许,自己不确定这样做那样做会否有果效。

每个孩子的成长很独特,他来问你:这是什么?那是怎么做?为什么不这样做?就是他要学的时机,就是他们想听的时候,但也可能是你最不方便的时候。

爱,令你察觉这是黄金时机,抓着这时机去跟他好好谈一会。

爱一个人,帮助一个人,不得不等待配合,等待对方的愿意。

又如夫妇之间的沟通相处问题,不是司空见惯的,就是长久累积的远因加上近因,纠缠难以分析理解的重重困难。若不是双方肯去处理自己的问题,就算是婚姻辅导专家去调停,也不能一朝一夕去彻底解决。

人人的思想和经验不同。他的痛苦,他的问题,他的埋怨,他的不满,背后总埋藏一个需要。纵然我们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提供,但身同感受的聆听,就是最好的治疗,满足那个背后不容易被人察觉的需要,就是给予对方一个动力向前。

求神赐我们一颗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的心,

也求神赐我们智慧去洞察适合的时机和方法去帮助我们所爱的人。

看到别人活得更好,更快乐,自己有份参与其中,更是乐不可言!

(基丝汀,共勉之。欢迎网上转载,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