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希望广纳各方意见!”金管会副主委黄天牧今天在《区块链应用法律高峰论坛》表示。

台湾金管会已在今年六月,正式推出证券型代币(STO)的初步监理规范,未来将对STO采分级监理规范,以募资金额3000万元为限额,超过3000万以上,就必须先进入沙盒实验,实验成功后将依《证券交易法》规定办理。

此外,金管会也规定,募资规模3000万台币以下的STO募资案,其募资对象必须为专业投资人,并规定每位专业投资人之自然人投资金额门槛为30万元台币。

法规一出,业界便传出了不同声音,针对募资对象、募资金额等限制,业界普遍难以接受,并认为现行法规难以活络市场。

对此,黄天牧强调,其实与国际间相比,台湾的STO法令并非特别落后。然而,金管会也很清楚新出炉的法规无法让大家满意,因此希望先透过推出初步框架,并在法规预告期之内,频繁与各界沟通,希望最终能修订出最合适产业的监理法规,让法规能赶上大家的期待与需求。

针对众所关切的“是否开放外国人参与投资”的问题,黄天牧表示,不会排除未来有外国人参与投资的可能性,未来将会积极与央行协商、洽询央行意见,因为一个产业要活络,势必不能只有本土投资人,也必须要有外资参与。

黄天牧进一步指出,针对STO法规,金管会将持续做“滚动式的修正”,希望在新法规试行一年、累积经验后,在具备基础的前提之下放宽限制。

针对STO在次级市场的发展、能否确保流通性等问题,黄天牧表示,目前正在与柜买中心研议相关法规,期望之后柜买中心能与金管会同步公布法规框架。

黄天牧也希望大家能理解,监管机关之所以比较保守,是因为其本身需要考虑的事物比较多,并非监管单位不想要接受新事物,他强调,“在监理机关的DNA里,‘金融稳定’是一个重要命题,在无法评估新事物的风险时,我们会有较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