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案体育代课教师对在职进修的看法、在职进修过程中角色冲突情形和采用之因应策略。研究参与者为立意取样之一名台北市某高中女性体育代课教师,资料搜集采质性研究的深入访谈法,进行两次共120分钟的半结构式访谈,以持续比较法将访谈逐字稿进行分類、编码及诠释。本研究之可信赖度(trustworthiness)利用成员查核(member checks)、同侪检定(peer examinations),并与指导教授讨论,共同确认所有主题阶层、類别、关系及概念化之适宜性。研究结果发现个案教师:(1)就读研究所后获益而改变对在职进修的看法;(2)因三种不同身份产生角色冲突;(3)依据本身状况采取适当的因应策略。结论:(1)在职进修可提升教师专业知能,有利教学及就业;(2)产生角色冲突最关键原因为“时间的限制”;(3)由于因应策略运用,能减轻角色冲突负面影响。建议:(1)针对不同背景之体育代课教师或正式教师探讨角色冲突实际情形。(2)采观察法到校观察,搜集更丰富的资料。
abstract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案体育代课教师对在职进修的看法、在职进修过程中角色冲突情形和采用之因应策略。研究参与者为立意取样之一名台北市某高中女性体育代课教师,资料搜集采质性研究的深入访谈法,进行两次共120分钟的半结构式访谈,以持续比较法将访谈逐字稿进行分類、编码及诠释。本研究之可信赖度(trustworthiness)利用成员查核(member checks)、同侪检定(peer examinations),并与指导教授讨论,共同确认所有主题阶层、類别、关系及概念化之适宜性。研究结果发现个案教师:(1)就读研究所后获益而改变对在职进修的看法;(2)因三种不同身份产生角色冲突;(3)依据本身状况采取适当的因应策略。结论:(1)在职进修可提升教师专业知能,有利教学及就业;(2)产生角色冲突最关键原因为“时间的限制”;(3)由于因应策略运用,能减轻角色冲突负面影响。建议:(1)针对不同背景之体育代课教师或正式教师探讨角色冲突实际情形。(2)采观察法到校观察,搜集更丰富的资料。"
N2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案体育代课教师对在职进修的看法、在职进修过程中角色冲突情形和采用之因应策略。研究参与者为立意取样之一名台北市某高中女性体育代课教师,资料搜集采质性研究的深入访谈法,进行两次共120分钟的半结构式访谈,以持续比较法将访谈逐字稿进行分類、编码及诠释。本研究之可信赖度(trustworthiness)利用成员查核(member checks)、同侪检定(peer examinations),并与指导教授讨论,共同确认所有主题阶层、類别、关系及概念化之适宜性。研究结果发现个案教师:(1)就读研究所后获益而改变对在职进修的看法;(2)因三种不同身份产生角色冲突;(3)依据本身状况采取适当的因应策略。结论:(1)在职进修可提升教师专业知能,有利教学及就业;(2)产生角色冲突最关键原因为“时间的限制”;(3)由于因应策略运用,能减轻角色冲突负面影响。建议:(1)针对不同背景之体育代课教师或正式教师探讨角色冲突实际情形。(2)采观察法到校观察,搜集更丰富的资料。
AB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案体育代课教师对在职进修的看法、在职进修过程中角色冲突情形和采用之因应策略。研究参与者为立意取样之一名台北市某高中女性体育代课教师,资料搜集采质性研究的深入访谈法,进行两次共120分钟的半结构式访谈,以持续比较法将访谈逐字稿进行分類、编码及诠释。本研究之可信赖度(trustworthiness)利用成员查核(member checks)、同侪检定(peer examinations),并与指导教授讨论,共同确认所有主题阶层、類别、关系及概念化之适宜性。研究结果发现个案教师:(1)就读研究所后获益而改变对在职进修的看法;(2)因三种不同身份产生角色冲突;(3)依据本身状况采取适当的因应策略。结论:(1)在职进修可提升教师专业知能,有利教学及就业;(2)产生角色冲突最关键原因为“时间的限制”;(3)由于因应策略运用,能减轻角色冲突负面影响。建议:(1)针对不同背景之体育代课教师或正式教师探讨角色冲突实际情形。(2)采观察法到校观察,搜集更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