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 Michael Marquardt 译者是方吉人女士. 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 心里也在想这个问题 所以就随手买下 但说实在的已经闲置多年. 质问力刚好也是弘兼宪史书中所提到的指导力的主轴 对于没有经验的人要用教导 而有工作力的属下要用指导. 一旦发动了指导的模式 当然就不能一昧地自己说 还要听听看对方讲什么?
然而 在弘兼宪史的书中 主管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所以他们的质问往往是一种包装 主管已经知道目标是什么? 只不过要属下去思考: 我的目标是什么? 然后主管再去引导属下思考现状和目标的差距 以及如何达成目标.
但是在本书当中 作者完全把命令和质问当作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无论经验多还是少 作者一律认为应该要用问问题来管理. 也就是说 主管要承认自己是无知的 然后请大家把想法都说出来. 最后再由会问问题 思路清晰的主管 指引大家走到正确的方向. 除了答案明确的技术问题 包括公司的愿景也都是上问下 下答上 然后才由主管拍板定案. 如果在日本人的心目中 大概觉得这样有点不可思议吧!?
在问题的表达方式上 弘兼宪史认为可以用 I 来代替 You. 与其说 “你怎么会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呢?" 不如说 “这样结果让公司的人都很烦恼啊!" 也就是避免把对方当作问题的主词. 但本书的作者是以我们平常熟悉的说法来区隔: 一个是批评性的问题 一个是学习性(建设性)的问题. 我们要避免问批评性的问题 而是以学习的心态去问问题 以便找出我们需要的答案.
弘兼宪史重视问问题的情境 需要让属下信任自己 并且愿意说出心里的话. 本书的作者比较没那么感性 他着重在事先做好准备 问对的问题 倾听 然后找出方向. 无论如何 倾听都被视为是问问题的一大关键. 另外一个关键在于行动 本书说 如果只是倾听而不行动 不久就会被看穿 日后也很难再听到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