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提到“童年阴影”,许多人都会想到过去央视知名节目《走近科学》,在十几年前,《走近科学》曾以惊悚、悬疑式画风收获不少忠实观众,但是正是如此,该节目曾调动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心,成为了科学频道的王牌。

但是自从今年9月30日,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播出后,《走近科学》正是宣告将会停播,这一档曾无数次“欺骗”观众的节目就此结束,这也引发了全网的怀念热潮,回忆起了当初小的时候看《走近科学》的状态。

那么这样一档过去的王牌节目为什么会突然宣布停播呢?

首先想必大部分观众对于《走近科学》的印象还停留在10几年前那个收视率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实际上,近些年来,《走近科学》已经出现了好几次大的改版,但是收视率一直不理想,难以挽回大众口碑。

实际上早在2003年的时候,《走近科学》就有过因收视率不佳而面临停播的尴尬境遇,但是节目组经商讨决定将节目内容从报道科学问题,解释科学事件,变为聚焦于社会中的焦点、热点、疑点话题,采用推理故事的内容形式,最终因故事化、情节化等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节目改版后,收视率迅速攀升,这也造就了大部分人印象最深刻的《走近科学》。

让《走近科学》这些年收视率逐渐降低的很重要一个原因,那就是当初的增益,由于正片的过度悬疑色彩以及公布真相后的大跌眼镜,《走近科学》当年在热播的同时,还被人质疑打着科学的幌子演绎着人为闹剧。

这些年《走近科学》的画风又发生了改变,从“恐怖片”风格走向了科教题材,这也让节目越来越难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普及也让《走近科学》逐渐被“遗弃”,相比之下,互联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随时提供资讯,引发讨论,而且它从本质上而言是建立在“共享”基础上的,即人人皆可参与上面所说的提供资讯的过程。

而《走近科学》的停播可以说是时代演变的必然,但是至少为观众们留下了一个令人怀念的求知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