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
随着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其接入点的随机性和出力的不确定性给配电网的规划运营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此同时,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峰谷差不断增大城乡配电网“标准低、联系弱、低电压”等问题日益突出负荷需求响应作为一种有效调节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上述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引入储能技术。 分布式储能安装地点灵活与集中式储能比较减少了集中储能电站的线路损耗和投资压力
董全峰,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系统及关键储能材料研究,主持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重点项目、厦门市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方面以特有的聚合物固态化技术,实现具有高比能和高功率的单片电芯;对新一代高比能电化学体系开展了系统性工作,通过提出的“单位点活化”、“双位点耦合”、“双功能催化”、“增强吸附”等,发展高性能锂硫电池;构建多功能仿生结构氧电极,开发新型锂氧电池;为实现既具有高比能量又具有高比功率的“兼高”电化学储能目标,设计制备基于新概念的储能新材料、构筑电化学储能新体系
以前储能技术没有发展的时候,其实风力、光能发电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没有储能电站,并不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只是会造成电力的浪费或者用电高峰时期无法满足需求的现象。目前所说的储能,一般指的是对电力的存储,主要是针对风能、太阳能、风能这些绿色可再生能源。借助储能技术,可以在电力富足的时候存起来用来补充不足的时候的供电,就是所谓的“削峰填谷”,此外储能技术的使用还能保障电网的平滑输出和用电需求
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电能存储技术,它与超导储能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一样,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虽然目前化学电池储能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但是,化学电池储能技术存在着诸如充放电次数的限制、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以及对工作温度要求高等问题。这样就使新兴的储能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日,Lux Research发布了一份名为“Global Energy Storage Market Forecast 2019”的报告,预测未来15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容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046GWh,年复合增长率为20%,年收入将达到54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9%。 电动汽车仍然是影响储能年收入和市场装机规模的长期驱动因素,按年度收入计算,2035年其所占份额为74%,按装机规模计算的份额为91%。而电子设备从2018年起开始成为储能的第二大应用领域,是固定式储能领域的三倍之多,预计未来,该领域增长相对比较平稳,并且预计到2023年,将会被固定式储能领域超过,届时,Lux Research认为,固定式储能领域的年收入将达到304亿美元,装机规模将达到52.5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