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
油料所两库(圃)入选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依托油料所建成的国家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武汉)、国家野生花生种质资源圃(武汉)榜上有名。 国家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武汉)是我国最早的10个国家作物种质中期库之一,依托油料所油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管理和运行,目前保存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红花、苏子等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共计3.62万余份,其中国外引进资源8374份,包括物种(含亚种)共30个,其中国外引进物种20个,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野生花生圃(武汉)目前保存花生属7个区组42个种352份野生种质资源,是国际公认的野生花生种质资源重要保存地之一
近期,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林业改革发展处、山东省种质资源中心承担开展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评估及调整更新工作圆满完成。经过现场审核及专家评估,确定并公布调整更新后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共40处。其中原地保存库15处,基本覆盖了泰山、蒙山、崂山、昆嵛山、黄河三角洲等省内重要的野生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地;异地保存库25处,收集保存的资源类型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包括珍稀濒危树种、主要乡土树种、特色经济树种、古树群以及草种质资源等
最近,由我所孙航研究员主持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与保存”获得了科技部的批准立项(批准号:2007FY110100)。共有国内12个单位参加该项目的研究。项目将于近期在昆明召集参加单位召开项目启动会
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日前,记者专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技术干部时晓伟。 她说:“作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能够参加这次大会,我感到特别荣幸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可以更好地释放其自身价值,提升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效率。 “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将通过加快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保护利用能力。 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
2022年1月20日,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三批62处林木种质资源库,其中我省有2处,分别是: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槭树林木种质资源库和山西省陵川县南方红豆杉林木种质资源库。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槭树林木种质资源库位于寿阳县景尚乡南庄村,建设单位是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景尚林场,保存主要树种是省内外槭树属元宝枫、茶条槭、五角枫等12个树种,属于异地保存库。该库建设面积33.4公顷,保存资源份数329份,其中种源3份,家系166份,无性系160份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于文静)“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将通过加快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保护利用能力。 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探索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种业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腾讯公司近日发起“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将围绕种质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保护利用,展开全方位合作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院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彦如一行6人到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李宏伟、种质资源库主任李德铢、副主任伊廷双以及科技处、种质库部分骨干参与来访调研。 调研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方面的现状和进展,以及十四五期间在种子库方面的规划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规范》是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管理规范,于2022年4月11日起实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明确了建立确定、运行管理以及考核评估等要求,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打好基础。 [1]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规范》明确,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承担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等工作。其所保存农作物种类与功能定位应当符合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布局要求,同时具备应有的安全保存、稳定运转设施条件和配套设施,以及相应的工作能力
大家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多,数量大且分布广,各个地区都有很多不同的经济作物。在这个背景下,必然重视农作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以及收集研究相关工作。那么为何要建成新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呢?建成新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意义有哪些呢? 那么为何要建成新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呢?大家不仅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迅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耕作制度改变,很多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在急剧的减少以及灭绝,种质资源的消失意味着这些作物的遗传基因也随着消失
种质资源库介绍(种质资源库是什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从严守18亿亩耕地到加大稳粮增收扶持力度,让中国饭碗之路走得更有信心和底气。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部署做好春耕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为粮食丰收打牢基础
2021年4月14日上午,高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祥教授带队一行8人赴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开展了合作交流座谈。 陈祥教授一行在种质测定中心核心骨干周迪博士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中心实验室,并就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种质测定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 双方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种质测定中心党委书记赵勇主持,中心主任付照武、副主任幸好学及其他核心骨干参加了会议
8月5日,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赴我院六合基地,对畜牧所承担的省科技厅重点平台“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地方羊种质资源库”建设进行验收。统筹中心副主任孙兴莲主持验收会,南京农业大学成艳芬教授、省农业农村厅嵇召勋调研员、省渔业技术中心张朝晖研究员、统筹中心资源管理部负责人段伦超及项目主管李宗俊、丁思惠等专家组成员参加会议。 畜牧所副所长应诗家在验收会上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冒着酷暑来我院开展项目验收表示感谢
3月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四批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评审结果,世界杯押注app【中国】有限公司董胜君教授作为负责人的“半干旱地区经济林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创新团队”成功入选。 “半干旱地区经济林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创新团队”立足东北,面向北方半干旱地区,以山杏、酸枣等北方特色经济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针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历经20余年系统地开展了国内外山杏、酸枣野生种和近缘种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种质创制、良种选育及高效利用研究,建立了面积1950亩的2个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异地保存种质资源1300余份,发掘及创制优特种质280余份,通过审定林木良种9个,建立各类试验、示范林1200亩。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生殖特性、产量形成、功能成分、基因功能及抗逆性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为半干旱地区经济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于文静)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振兴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19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 这是记者5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重要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特征,承担着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安全保存、精准鉴定、共享交流等重要任务
最近,由我所孙航研究员主持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与保存”获得了科技部的批准立项(批准号:2007FY110100)。共有国内12个单位参加该项目的研究。项目将于近期在昆明召集参加单位召开项目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