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语言,但为何学起来却让孩子和家长叫苦连天呢?
首先,中文是方块字,由图形演变而来,跟其他这大部分语文体系(如:英文)能“见其字,便知其声”不同,所以孩子学习中文第一个遇到的难关是看到字形时,如何联结到它的“音”和“义”。幸好,经过教育学家多年研究,已经发展了不少帮助幼儿认字的系统。
常见的“部件学字法”,先由一些简单的部首开始,如“口”字部,先认识和牢记“口”这个字的字型、它的意思和发音,再引导小朋友延伸学习其他与“口”部相关的字,如“吃”、“叫”、“叮”、“唱”等。这样可以令孩子更容易和更快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生字。
但第二个问题又来了,不少家长亦反映出即使孩子认的字多了,但到看故事书时,却好像不太理解的样子,有点担心孩子是不是白学了。爸爸妈妈要明白“认”和“识”这个字,并不代表“理解”和“会运用”。当孩子能认读一定数量的单字时,可再教他们用已识的字组合成不同的词语,例如“吃饭”、“吃力”等,引导他们同一个字若配上其他字会成为不同意思的词语,令他们明白字词原来是变化万端的。再慢慢由吸引力较大、图画较多的绘本入手,令他们由理解字词、句子开始,再到大一些便能理解段落和简单篇章,循序渐进,培养小孩的阅读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