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和观本身,都是一种“心的工具”。止,它是一种让心平静、不散乱的功夫;观,则是分析观察的力量。这两项“工具”在手,无论修什么法,都会很得力,能快速生起应有的证量。因此,止观,基本上就是一种工具。

止,又称奢摩他,它是内外道所共的。所以,修止时,修世间的奢摩他,也可以。但观,就不行了。观,又名毗婆舍那,内外道的观,犹如天地之别。修世间的观,即成轮回之因,而非脱离轮回的方法,所以修它就没什么好处。我们要修的是出世间的观,即缘空性的毗婆舍那,这才真正能让我们脱离轮回。

修缘空性的毗婆舍那之前,必须先清楚空性的道理。不然,缘空性的观怎么会修得来呢?所以,学习空性,是修缘空性的毗婆舍那的前行。但这个前行,一点都不容易,非常困难。《广论》毗婆舍那的篇幅,即占了整本《广论》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一斑。

宗大师讲解缘空性的毗婆舍那时,花了很大的功夫来说明修缘空性的毗婆舍那的资粮或前行,同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直接修观,而要先认识它的“所缘”,即空性。要认出这个所缘空性,必须下很多很多功夫去广大闻思。等我们了解空性之后,才修得来缘空性的毗婆舍那。到了这一步,道次第存在的目标就达成了,也就是进入大乘资粮道的前行已经具备好了。

学习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