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地方社会之信仰重构与发展:以清水祖师信仰为论述中心(一九四五年以前)
书籍简介: 淡水地处淡水河下游右岸,因其位居台北盆地河流出海口的区位,成为促使地方社会发展之重要原因。清乾隆年间,地方社会随着市街聚落发展,移民依据各式需求在市街内兴建各种类型庙宇,地方社会呈现以福佑宫为市街各族群最主要之信仰中心,其他信仰“多元并立”的信仰模式。然而,这样的信仰模式却在清法战争后、日治初期、日治中期出现几次转变,其中又以清水祖师的信仰地位转变最为明显。为探究清代以迄日治时期淡水地方社会之信仰如何重构与发展,本书以地理学关注的“人地”关系、“人人”关系为核心观点,讨论宗教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地方绅商如何透过其文化权力网络之运作,影响地方社会信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