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一开始的场景,耶稣是在法利赛人西满的家中吃饭。注意到没?耶稣常在用餐时谈话喔!这是一种文学特别的表达格式,柏拉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会饮篇》即是此种文学形式。
在简短的篇幅中,有一群人却在耶稣口中出现两次:“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他们在耶稣的教导中站有怎样的地位?
传统犹太思想,生命的困顿、灾难、病痛,都是来自天主的惩罚,这群人所代表的意涵并非仅是单纯的弱势族群,在当代的时空背景下他们被归属为不洁、有罪之人,然而耶稣却教导人应将他们领入筵席之中?
正因为无法从人身上得到回报,于是有了空间,可以期盼更高的赏报!
耶稣说“如果谁来就我,而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为什么成为基督徒后却要恼恨他们呢?耶稣使用这么强烈的字眼究竟想表达什么?
如果门徒没有从耶稣的召叫中感到“绝对性”,是不会将自己完全交付出去,因为绝对的服从只有天主有权利要求,这种爱的表现,对象只能是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