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在香港每10个人当中便有1人患有糖尿病。高血糖可损坏身体的器官,导致出现如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糖尿肾、糖尿上眼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若要防止这些并发症产生,及早控制血糖至理想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理想水平的定义,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其他身体状况、自我照顾和认知能力等因素来作调整。糖化血红素(又称 HbA1c )是其中一个控糖指标,可反映出糖尿病患者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情况,与自我监测血糖(俗称“笃手指”)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理想的糖化血红素应低于7%,而自我监测空腹及餐前的理想血糖值应在4至6 mmol/L之间。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记录自我监测之血糖记录,并于覆诊时询问医生最近糖化血红素之水平来做对照,从而共同订立和优化控糖的方法。另外,近年很多病人使用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可进一步让病人了解血糖走势,尤其是餐后升幅、睡眠时等状况,对整体血糖控制也有帮助。

控糖药物方面,无论药物的种类和功能在过去十年也有很大的进步。长期研究更指 SGLT2 抑制剂(俗称“排糖药”)或部分 GLP1 受体促效剂有保心护肾的好处。虽然如此,糖尿病者在使用任何药物前,特别是“排糖药”,应详细请教医生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来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最后,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记紧血压和坏胆固醇也应达至理想水平。总括来说,只要糖尿病者保持正能量,定期覆诊服药及自我监测血糖,人人也可拥有自己的“控糖攻略”,与糖尿病同行。

<刊载于《东方日报》,2020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