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血液的组成中90%以上是水,理论上水分越多,其中其它物质的含量比例就会越低。但是人体是非常“精密且有智慧”的机器,当有大量的水分摄入时,它会立即启动应对机制,比如:
全身的血液在周身循环一次都会在肾脏中被“过滤”一次,在“过滤”过程中,对机体有益的物质被保留下来,代谢产生的废物被过滤出去,水分也是一样,除了血液组成需要的水分量,过多的水分被排出与过滤出来的废物共同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全身体循环一圈的时间非常迅速,不过几十秒的时间,因此大量喝进去的水在极短的时间内即会形成尿液贮存的膀胱中,当膀胱积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便会产生尿意而排出小便,这就是喝水多不仅排尿多且排尿间隔时间短的原因。
由此可见,糖尿病人想通过餐后不停喝水稀释血糖、降低血糖是无法实现的,要知道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大约有5升左右,而胃的容纳量最大也就是1-1.5升,何况餐后胃中有食物占据了大部分,即便想多喝水也喝不进去,就算一次性喝进了200-300毫升的水,相对于全身血液总量来说可以说微乎其微,就算对全身瞬间血容量的影响也不足为计。
相反,餐后不停地喝水,尤其是过量饮水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因为水不会经过胃肠排出,需要经过肠粘膜吸收入血再经肾脏过滤后排出,过量饮水会加重胃肠和肾脏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负担,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影响机体正常的代谢,反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因此,糖尿病人全天的需水量大约为2000-2200毫升,其中有约500毫升可从各种食物中获取,也就是说只需要饮水1500-1700毫升约7-8杯水即可,且并非一次性喝进去,应分配到早中晚三个时段饮用。
至于有些糖尿病人感觉口渴,与血糖控制不佳偏高密切相关。因为血糖偏高时,血液的渗透压升高,周围组织细胞中的水分被渗出到血液中,便会给大脑传递缺水的信号而增加饮水量,但增加的水分很快又经肾脏过滤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就呈现出了喝水多尿也多的表现。因此,糖尿病人口渴应从控制血糖入手进行干预措施。
总之,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在此基础上如血糖仍降不到目标水平时,则需要降糖药的帮助,没有其它捷径可走。要知道,除此之外那些宣称可以快速降低血糖甚至治疗糖尿病的说法和做法,切不可轻信,更不可以身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