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暴力攻击模式检视“关系暴力”发生的风险内涵与风险因子。

“情杀”是一种特定关系的暴力攻击形式,典型的特定关系暴力攻击形式多指称男女朋友或亲密关系的暴力攻击,这类暴力攻击行为多因涉及“两人(性别)”“情感”“关系”,而认为性平教育与情感教育是改善、减少“情杀”或“关系暴力”的发生,这种论点显然假设“性平”认知与“情感”处理不佳是导致“关系暴力”发生的成因(有因果关系),然而一般暴力发生的解释模式则认为于暴力行为的成因与表现形式必须考虑社会、认知、人格、发展及生物的因素对攻击发生的影响...... (完整摘要)

“情杀”是一种特定关系的暴力攻击形式,典型的特定关系暴力攻击形式多指称男女朋友或亲密关系的暴力攻击,这类暴力攻击行为多因涉及“两人(性别)”“情感”“关系”,而认为性平教育与情感教育是改善、减少“情杀”或“关系暴力”的发生,这种论点显然假设“性平”认知与“情感”处理不佳是导致“关系暴力”发生的成因(有因果关系),然而一般暴力发生的解释模式则认为于暴力行为的成因与表现形式必须考虑社会、认知、人格、发展及生物的因素对攻击发生的影响,意指暴力乃因个人脆弱特质在特定情境下,透过当时的内在状态(情感、认知、唤起的交互作用)而影响攻击行为的产生,个人的因素像是敌意归因、知觉偏误、攻击基模,情境则包含压力、挫折、情绪低落、酒精或药物等等,这些内在状态的交互作用会影响个人对于攻击行为反应的评估与决策历程,这样的解释模式放在个体因“情感”“关系”发生暴力的成因探讨中,以个人人格脆弱特质在“关系冲突”情况下,因当时“情境因素”促动,导致个体失控的暴力攻击(或所谓的情杀),显然更能贴近真实的“情杀”现象(历程),也比较接近因果历程的脉络,对于未来“关系暴力”的治疗介入,以及预防(或复发)则较能提供更具体操作内容与有效的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