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依托全世界最大、覆盖全国14亿人口的信息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国户籍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姓氏和姓名用字、2019年新生儿姓名用字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再度推出全国姓名报告。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姓名是中国人的第一张名片,是社会交往必不可少的符号,是文化与家族传承的标识,也是理想信念与美好期待的表达。

姓氏文化在我国数千年传承至今,影响深广。据现存文献记载,“姓”与“氏”单用可上溯到甲金文与竹帛时代,“氏姓”一词出现在战国中晚期,“姓氏”一词出现在汉朝。姓氏是氏族、族氏、宗族与家族的名号。成书于宋朝的《百家姓》,历代童蒙习诵,可谓家喻户晓。各姓氏随历史发展而分化演变,形成今天六千余个在用姓氏。

注: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所占比重约94.3%,进行户籍登记时绝大多数只登记名字,对西藏自治区人口的姓氏未作统计分析。

“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名字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哪些姓名重名率最高?哪些字取名时最受青睐?对此,我们也一一进行了统计分析。特别值得提示的是,极少数人的名字因为使用冷僻字异体字,参与社会生活时常常带来麻烦与不便。公民登记姓名在体现个性化的同时,应当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汉字。

注:2013年6月5日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共收录汉字8105个。《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国发〔2013〕23号)提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领域的汉字使用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目前,我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外,户籍人口姓名长度多为2至4个字。二字姓名为单姓单名、三字姓名为单姓双名或复姓单名、四字姓名为复姓双名,超过4个字的姓名比较少见。全国户籍人口中,三字姓名占比84.3%,二字姓名占比14.0%,四字姓名占比0.7%,其他字数姓名占比1.0%。

给新生儿起名字,凝聚着父母长辈的深情厚意和美好期望。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新生儿姓名用字与过去相比也有一些变化。

为新生儿到公安机关申报出生登记,俗称“报户口”“上户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法规规章规定,婴儿出生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到公安机关申报出生登记。从2019年出生登记情况看,55.3%的新生儿在一个月内进行出生登记,44.7%的新生儿超过一个月进行出生登记。现实生活中,极少数新生儿迟迟未能按规定进行出生登记。出生登记对公民身份的确认至关重要,父母等监护人应进一步增强出生登记意识,按规定时间及时为新生儿申报出生登记。

2019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中,三字姓名占比93.2%,两字姓名占比4.5%,四字姓名占比1.7%,其他字数姓名占比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