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母乳永远是喂养婴儿的**选择,在母乳不足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适宜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为理想替代食品。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在普通全脂奶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包括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AA等;另外还添加了乳糖、维生素、及矿物质,使之更接近母乳。
但是,无论怎么追求配方奶粉对母乳的无限接近,母乳喂养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生病,抵抗力更强。人们开始留意益生菌对宝宝健康的重要意义。
初生婴儿肠道处于无菌状态,母乳中不仅含有大量特殊结构的双歧因子低聚多糖(在母乳大约占总碳水化合物的25%左右,而牛乳基本不含有低聚糖类成分),有利于双歧杆菌在婴儿肠道的生长繁殖,而且还含有活性双歧杆菌,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几天后双歧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并占有绝大多数的优势,占整个肠道菌群的90%以上,这些婴儿消化吸收好,排泄正常,免疫系统发育更为完善。
而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要少很多,建立起来的菌群中细菌种类较复杂且有害菌比例较高,此时婴儿感染、腹泻风险升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也容易发生过敏性湿疹(如奶癣)等不适症状。
显然,婴儿均衡的肠道菌群建立取决于出生后的喂养方式,这对健康有远期的影响。为弥补配方奶粉的上述不足,人们考虑到在其中添加足够数量的益生菌。足够数量的活性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殖,可帮助初生婴儿迅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其肠道菌群接近母乳喂养的婴儿。
我国的要求在食品中添加的菌落数应≥106CFU/g(mL){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
与以前单纯在配方奶粉中添加营养素不同的是,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为配方奶粉中赋予有生命的益生菌,这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创新。
益生菌在人体内的繁殖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通过抢夺营养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可以帮助人体完成自身无法完成的一些生化合成作用,例如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K等的合成。
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例如有的宝宝是乳糖不耐受体质,益生菌可以可以分解乳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肠道就可以吸收了。(腹泻期补充、嗜酸乳杆菌可以产生乳糖酶)。
本文由东海药业整编收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由益生菌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益生菌的作用和肠道微生态,其它文章请关注东海药业公司官方网站([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