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血压学会理事长王宗道指出,台湾高血压人数居高不下,儿童和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肥胖恐是原因之一,他呼吁全民控制BMI至各年龄标准,减重10公斤相当有一颗降血压药的效果,而18岁以上每年都要量一次血压,40岁以上更要天天量。

台湾18岁以上有400万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已非老年人专利,18-29岁恐有2-3成是高血压前期,演变高血压几率高。台湾高血压学会理事长王宗道指出,台湾高血压人数居高不下,儿童和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肥胖恐是原因之一,他呼吁全民控制BMI至各年龄标准,减重10公斤相当有一颗降血压药的效果,而18岁以上每年都要量一次血压,40岁以上更要天天量。

王宗道表示,高血压病人5年内罹患心脏病、脑中风、肾脏病的风险,分别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和1.7倍。而台湾18岁以上的成人,约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压,以男性较多,且40岁后盛行率飙高超过4倍。然而年轻族群却潜藏许多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值落在120/80至140/90毫米汞柱之间),比例可能有20-30%,若不趁早控制血压,壮年后变成高血压风险很高。

根据2018年健康促进业务推动现况与成果调查,18岁以上民众对血压值认知错误率达35%,其中又以18-29岁年龄群的错误率(40.2%)与不知道(17.7%)所占的比率最高,且在一年内未量血压竟有有34.2%,显示年轻人对于高血压认知需加强。

针对年轻型高血压成因,王宗道理事长提到,包含饮食口味过重、抽烟、长期压力大和肥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肥胖者罹患高血压、癌症的风险是健康体重者的2倍,罹患糖尿病、代谢症候群及血脂异常的危险性也高达3倍以上。

但是根据教育部106年调查,台湾儿童和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过重或肥胖,国小和国中孩童过胖及肥胖比率分别为27.6%和29.5%,而且未来分别有6-7成和7-8成变为肥胖成人,罹患高血压几率大增。

王宗道建议,不管老人还是儿童,应控制BMI至各年龄标准,只要有减重都有效果,每减1公斤可降血压1毫米汞柱,若减重10公斤相当有一颗降血压药的效果,应将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

由于高血压没有症状,王宗道呼吁,民众可遵守“722”的量血压原则,建议每周可以量7天,每天早上起床与晚间睡前共量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若观察三个月后血压仍无法控制,再与医师讨论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