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是妇癌的3~4倍,近年也有研究指出,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等差异,容易导致女性被误诊和延迟就医,而女性心血管疾病容易被忽略的成因就是“贫血”。医师指出,贫血常见“头晕、疲累、脸色苍白和心悸”等症状,不过往往因短暂且恢复快,所以容易被忽略,但长期贫血,最严重可能导致心脏衰竭,造成死亡。
根据国健署统计,2017年~2020年国内育龄妇女(15~49岁)贫血盛行率为19.08%,平均每5名育龄妇女就有1人贫血。贫血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是营养不良或是体内有溃疡、肿瘤等重大疾病,不过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贫血也可能导致心血管问题”。
贫血的原因很多,包括铁流失过多或吸收不足,也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身体重大疾病造成血液流失或制造不足,若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对心脏是一种负担,可能引起心脏衰竭,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容易感染,另外还有脑受损或失智症风险也都会提高,严重恐造成死亡。
妇产科医学会理事长陈思原指出,妇女比较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和“月经、怀孕和哺乳”有关,另外则是妇科癌症,但因为容易被忽略,导致轻微症状容易久拖。
▲医师呼吁,女性应重视贫血问题,以免造成心血管危害。(图/记者赵于婷摄)
中国民国血液病学会理事长周文坚也提到,孕龄和接近停经的妇女,有10%的机会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多数人都认为缺铁就补铁,但有些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的铁质是过多的,如果再补充铁剂,可能会造成更多问题,可能会有恶心和便秘等问题,因此仍需要医师诊断。
而在孕妇方面,台湾周产期医学会理事长詹德富指出,血液会协助氧气和养分的传送,如果怀孕过程中有贫血状况,就容易造成胎儿营养不足,恐造成早产问题,不仅如此,如果处于贫血状态,妈妈产后承受出血的能力就会下降,休克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
周文坚提醒,缺铁性贫血算相对好处理的疾病,但补铁的方式和遵从性是最大的问题,建议女性时常有头晕、脸色苍白或心悸等症状,要尽早就医检查,在医嘱下治疗或补充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