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评局早前公布了2015年中学文凭试之考评报告,其中一个重点是考评局批评学生在口试卷里“信口开河”,“推论粗疏”,有考生认为“孟母三迁”中,孟母宠坏子女,是怪兽家长,因为现时楼价高企,她搬家三次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学生把历史故事联系到今天社会这个做法其实是借古喻今,是值得鼓励及肯定的。

孟母是历史故事人物,怪兽家长是现代社会的概念,两者距离相当遥远,要联系得有信服力,就要提供有力的论据,解释为何孟母是怪兽家长,论据愈多,阐述得愈详细,予人信口开河的机会就大大降低,当中加点创意,亦可以起画龙点睛之效。从另一角度看,如果学生很平实地认为今天的家长应效法孟母,为了子女搬屋三次,但没有提供任何理据或解释,这样的表现也是信口开河,推论粗疏的。

另外,考评报告也点出同学的错别字现象,例如:把成绩错写为“成积”、前途错写为“钱途”、建议错写为“见意”、一己私欲写为“一己私肉”等,这些现象可以笼统归咎为同学中文基础薄弱,想深一层,这些错别字与正字同音,很有可能同学平时用电脑及智能电话时,所选用的输入法是粤音输入法,输入读音后荧幕便出现一系列的同音字,同学选择需要的字词时,只是集中文字的外形,忽略对一笔一画的微观,所以在考试须要执笔写字时,只记得读音而忘记笔画。

最后,有考生把恻隐之心错写为“侧忍之心”、知易行难错写为“知而行难”、感恩惜物错写为“感思惜物”等,这些错误在于读音相近,字形近似,

同学也许认为近似就等于通用,没有了解两者的不同而犯下错误。

还有几个月就到2016年的文凭试,你们准备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