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旺成先生日记》为台湾目前所知年代、册数居冠的重要日记,已出版十一册,本文从日记所载阅读书目,以理解日治下的台湾知识人如何进行选择、吸收、转化、重组,建构自身知识系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从阅读中所形构的精神世界、思想世界,又如何与其生活社交圈、时代历史脉络紧密结合。随着现实处境的变动及个人见识的长进,黄旺成在人文知识教育的养成过程,可以1920年代为界。之前以诗文及教育图书为主,1920年进入蔡家工作后及日后离职参与台湾文协、《台湾民报》,而其时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统治又大抵已巩固,这种种情势,牵动了黄旺成阅读重点的变化,接触了社会主义、白话文学等图书,可见其关心时事,充实自我以启蒙民众之思。此外,从其阅读偏好观察,也与殖民时期图书管制、时代的潮流息息相关,与其他同时期的台湾人菁英阅读养成教育过程相近。再者,由于日记解读班对文学书目之注解,或有疏漏错误之处,鉴于精益求精,本文希望能及时为尚未出版的日记及注解提供参酌。在日记研读过程中,也发现几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比如台湾词作的搜集、研究,台湾报刊转载中国文学作品的缘由推敲。
abstract = "《黄旺成先生日记》为台湾目前所知年代、册数居冠的重要日记,已出版十一册,本文从日记所载阅读书目,以理解日治下的台湾知识人如何进行选择、吸收、转化、重组,建构自身知识系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从阅读中所形构的精神世界、思想世界,又如何与其生活社交圈、时代历史脉络紧密结合。随着现实处境的变动及个人见识的长进,黄旺成在人文知识教育的养成过程,可以1920年代为界。之前以诗文及教育图书为主,1920年进入蔡家工作后及日后离职参与台湾文协、《台湾民报》,而其时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统治又大抵已巩固,这种种情势,牵动了黄旺成阅读重点的变化,接触了社会主义、白话文学等图书,可见其关心时事,充实自我以启蒙民众之思。此外,从其阅读偏好观察,也与殖民时期图书管制、时代的潮流息息相关,与其他同时期的台湾人菁英阅读养成教育过程相近。再者,由于日记解读班对文学书目之注解,或有疏漏错误之处,鉴于精益求精,本文希望能及时为尚未出版的日记及注解提供参酌。在日记研读过程中,也发现几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比如台湾词作的搜集、研究,台湾报刊转载中国文学作品的缘由推敲。"
N2 - 《黄旺成先生日记》为台湾目前所知年代、册数居冠的重要日记,已出版十一册,本文从日记所载阅读书目,以理解日治下的台湾知识人如何进行选择、吸收、转化、重组,建构自身知识系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从阅读中所形构的精神世界、思想世界,又如何与其生活社交圈、时代历史脉络紧密结合。随着现实处境的变动及个人见识的长进,黄旺成在人文知识教育的养成过程,可以1920年代为界。之前以诗文及教育图书为主,1920年进入蔡家工作后及日后离职参与台湾文协、《台湾民报》,而其时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统治又大抵已巩固,这种种情势,牵动了黄旺成阅读重点的变化,接触了社会主义、白话文学等图书,可见其关心时事,充实自我以启蒙民众之思。此外,从其阅读偏好观察,也与殖民时期图书管制、时代的潮流息息相关,与其他同时期的台湾人菁英阅读养成教育过程相近。再者,由于日记解读班对文学书目之注解,或有疏漏错误之处,鉴于精益求精,本文希望能及时为尚未出版的日记及注解提供参酌。在日记研读过程中,也发现几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比如台湾词作的搜集、研究,台湾报刊转载中国文学作品的缘由推敲。
AB - 《黄旺成先生日记》为台湾目前所知年代、册数居冠的重要日记,已出版十一册,本文从日记所载阅读书目,以理解日治下的台湾知识人如何进行选择、吸收、转化、重组,建构自身知识系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从阅读中所形构的精神世界、思想世界,又如何与其生活社交圈、时代历史脉络紧密结合。随着现实处境的变动及个人见识的长进,黄旺成在人文知识教育的养成过程,可以1920年代为界。之前以诗文及教育图书为主,1920年进入蔡家工作后及日后离职参与台湾文协、《台湾民报》,而其时殖民帝国资本主义统治又大抵已巩固,这种种情势,牵动了黄旺成阅读重点的变化,接触了社会主义、白话文学等图书,可见其关心时事,充实自我以启蒙民众之思。此外,从其阅读偏好观察,也与殖民时期图书管制、时代的潮流息息相关,与其他同时期的台湾人菁英阅读养成教育过程相近。再者,由于日记解读班对文学书目之注解,或有疏漏错误之处,鉴于精益求精,本文希望能及时为尚未出版的日记及注解提供参酌。在日记研读过程中,也发现几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比如台湾词作的搜集、研究,台湾报刊转载中国文学作品的缘由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