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社会动荡和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时下年轻人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参与社会运动不但对年轻人构成压力,更令他们和家人的关系紧张;疫情则为生活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并加剧学业、事业和经济方面的压力。

过去一年,港大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研究发现,四成年轻人曾情绪低落,一成人曾感乏力、焦虑,专注力下降。这些症状若持续影响日常生活,可为精神病敲响警号。研究指出,面对压力,多数年轻人会唱歌、上网及睡觉以缓解心情;三成会与家人朋友倾诉,一成则回避或无视压力。其实,每个方法的成效都因人而异,但要注意它们能否让自己正视压力,而非将压力搁置;所以,培养抗逆力是长远减压的关键。

抗逆力指在困境中反弹的能力,有助减低压力对心灵的影响,让自己从压力反应(如心跳加速、焦虑)恢复过来,并建立自信面对新挑战。培养抗逆力可由思维模式入手,反省自己受压时的想法会否不理性,例如把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归咎于自己的过错,或因一事觉得自己注定失败;“静观”能训练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时,可把它分成可行的步骤,逐步解决。日常生活中,多与明白、爱护自己的人相处,提醒自己并非孤军作战。

最后,认清自己需要帮助亦是提高抗逆力的表现。若察觉自己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协助。

<刊载于《am730》,202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