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人里面,永井圭总是不带感情的做出决定,做他觉得好的,或是社会觉得好的事情,但他心里却充满很多埋怨和反抗的声音,但对于不知道他真实人格的人来说,他做的事情的确符合道德规范,这样是好的道德典范吗?

比起一些行善背后,只因本能,而非知晓、遵守道德规范的人会更有道德说服力吗?

觉得满好玩的问题,我想到的是,永井圭可以算是有“接受”一些道德规范吗?还是说他之所以做出利他行为,纯粹只是觉得长久来看这样做最不麻烦?

我印象有点模糊,不过故事初期他逃出某机构的时候似乎有试图留下某个警卫活口,而且这个选择对他来说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而且就算他不这样做,别人也不会知道。这让我觉得他好像有接受道德规范。

如果他其实有接受道德规范,也常常照着做,会不会他只是被塑造成那种喜欢内心抱怨的角色?

有种直觉是觉得,一辈子无怨无悔、甚至是快乐地从事善行的人是道德典范。以这种标准来说,永井圭抱怨太多了。不过我是觉得,不是很愿意从事善行,但依然选择从事善行,也彰显了一种德行。例如具备恐同情绪,但依然支持同性婚姻的人。

我倒是没想到那个桥段,还是他觉得要偿还曾经受过的帮助?因为那个好像是研究员,是曾经帮过他的。

我也觉得若要所有人具备本能般的善意太过强人所难,而且具备道德思维应该也是很重要的,在做一件善事时,应两者兼具才是比较应该被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