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偕纪念医院总院副院长叶宏一表示,不止夏天,太热或太冷的天气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夏天气温较热,不仅人体体温会跟着升高,心跳也相对较快,若长时间处于高温,大量流汗,加上水分摄取不足,血液就会因脱水变得浓稠,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血栓的产生,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水分补充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吗?
叶宏一副院长解释,对心脏功能正常者,影响不大,顶多会使排尿变多,但若是心脏衰竭的病人,因心脏推动的力量有限,当补充水分太多,水分进入血管内,将使血液更不易推动,进而使水分累积在下肢和肺部,造成脚水肿、喘等症状,引发心脏衰竭。
叶宏一副院长强调,若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者,在补充水分时,千万别一口气喝下大量的水分,应将其平均分配在一天的每个时段;若一下喝进太多水,恐使心脏一时难以负担。
在炎炎夏日中,心肌梗塞与中暑的症状会不会难以辨别?叶宏一副院长说,这两种疾病的症状相当不一样,心肌梗塞其典型的症状,如出现明显胸闷、胸痛、冒冷汗、恶心等,而平常大家所讲的中暑包括热衰竭和中暑,则是全身的症状,轻者会感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肌肉抽筋…,重者甚至意识模糊,热衰竭和中暑发生之前先有一段时间曝露在高温的情况,所以一般并不难区分;但中暑又并发心肌梗塞是有可能的,只是较不常见。
天气温度越来越高,体内的水分很容易就随着汗水流失,叶宏一副院长提醒,不论是健康、或有心血管疾病病人和户外工作者,都应适时的补充水分,另外至遮蔽阳光的阴凉处休息,亦是避免高温对心脏血管造成损伤的方法之一;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应尽速就医,以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