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明代儒学集大成者王阳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谓“知行合一”,不仅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联系到学校实际,“知行合一”是在教育中坚持知识和实践并重,认识和实践要合而为一。要保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培育人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情操。
释义:培养具有品德高尚,能力和才干兼备的人才,达到至高境界。修身育人,必须精益求精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博学:意为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博取众知,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慎思:意为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
释义:《礼记·中庸》十九章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源于儒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统一,是知与行的统一。 指多方面、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认真的向人请教,慎重地进行思考,明确的分辨是非,诚心诚意地彻底实行。
领导理念: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
教育理念: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条件理念: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方法理念: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态度理念: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黄海人就最讲认真。
机遇理念:看不见机遇是庸人,抓不住机遇是蠢人,错过了机遇是“罪人”。
岗位理念:人要适应岗位,而不是岗位适应人。
创新理念:日有设想,周有改进,月有改革,年有突破。
成功理念:成功前不放弃自己,成功后不放纵自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
崇德尚学,爱岗敬业。处在什么岗位上,就在什么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付出爱心就是福,消除烦恼就是慧。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行动超越别人;与其悔恨自己,不如用行动改变自己。
心胸豁达,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挫折是强者攀登的阶梯,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教师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