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专栏提到应慎用抗生素以防出现“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今期我们将谈及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对耐药性细菌的影响,以及港大医学院的相关研究。

由黄世万博士领导的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发现,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体肠道菌群中的放线菌(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细菌)的丰富度降低,而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水平却有所提高。

研究团队早前亦已指出,放线菌丰富度较低的人在疫情前到外地旅行时,较容易感染对抗生素免疫的细菌,简称抗生素耐药菌。这意味着于疫情期间,人体肠道可能更容易受到抗药性细菌所感染。

我们可透过多接触自然环境、摄取高纤维饮食,和避免过度使用破坏肠道健康的产品,例如抗生素和消毒水等方法,让肠道菌群维持在正常水平。

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福田敬二教授、助理教授吴蓬博士及黄世万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联同中国浙江和泰国的大学科研学者,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英国惠康基金会以及港大资助下,正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综合病因进行研究,从环境、动物、食品、社区健康人士及门诊病人等方面收集样本和问卷,全面剖析抗生素耐药性的起因、传播途径和机制,从而找出更好的方法以预防细菌对新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及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对整个医疗系统、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团队亦积极拓展与更多国家或地区合作,更全面地比较抗生素耐药性的地区差异;同时也会举办讲座和于公众刊物发表文章,解释何谓抗生素耐药性,唤起大众对此议题的关注,并呼吁大家携手应对这个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刊载于《am730》,2021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