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失能者服务协会成立“曙光小站”,每周六上午替行动不便及独居长者送餐,更以张北里活动中心为据点,现煮伙食让新店区的中低收入户、身心障碍者享用。透过早餐,传递对社会相对弱势族群的关怀。
随着人口老化,对于老年医疗、保健、长期照顾等社会安全制度的冲击势将更为沉重。新北市失能者服务协会总干事刘立黛提到,“曙光小站”成立是以“服务独居长者、社区经济弱势长者、失智长者、失亲身心障碍者”为宗旨。而送餐范围从顺安街至北宜路二段和溪洲路,由志工亲自登门发放热腾腾的早餐。
“有时间就尽量来帮忙”,自愿加入“曙光小站”的志工洪欣华,因为自己喜欢帮助别人,也喜欢接触人群,所以得知这个组织即将成立,便马上答应加入奉献心力。另一位志工刘周惠表示,自己也已经过了七十岁,将“当志工”做为自己的兴趣,与人互动之余,或许还可以避免自己“失智”。
而“曙光小站”开张至今碰到的瓶颈,主要是政府资源有限,除了财团法人神脑科技文教基金会赞助的经费,其他来源几乎是志工自掏腰包和市场里的摊贩捐赠。洪欣华说,因为自己家里有种菜,所以有时也会拿自家的菜来煮给长者们吃。另一瓶颈就是法律的修订问题。张北里里长郑富浓说:“字是死的,人是活的。”老人福利政策的门槛限制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趋势而有所改变。
虽然目前以每周六上午送早餐为主,但刘立黛未来希望能结合社区更多资源及志工一起扩大服务,“可望提供长者天天有温暖早餐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