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有一间安老院总是客似云来,每年至少接待100个外国访问团,有来自中国、韩国、荷兰等不同国家,大家都想了解院舍如何利用机器人去改善长者生活。

这间安老院置有20款机器人,它们有不同的造型,包括人型、小狗型、毛茸茸的海豹型、树型等。机器人不但可以温柔地发声,还能够眨眼做反应,甚至如幼儿撒娇般鸣叫,给院舍长者增添了不少欢乐。

这些可治愈人心的机器人需求甚殷,单是丹麦已有接近400间的安老院舍使用。可是,机器人的售价不菲,以毛茸茸的小海豹为例,在欧洲一个售价便高达5000欧元(约4.3万港元)。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有数字指出,2016年相关产业仅值1900万美元(约1.4亿港元),作为护老机器人的主要制造地日本则对前景非常乐观,估计到2035年单是当地市场也会大幅增长200多倍至38亿美元(约296亿港元)。

其实,同样针对长者而设的智能科技装置在全球也备受关注。今年IBM伙拍一家初创企业测试的3D光学激光感应器设备,主要用作侦测长者日常生活习性,遇有异动例如步姿改变或者跌倒,可以立即通知照顾者前来,毋须照顾者时刻在旁,但售价不算便宜,价值1000美元(7800港元)。

全球正面临银发大军压境,联合国估计25年后全球65岁以上人口大约14亿,占全球人口的15%。届时,香港65岁以上的人士也占人口三成多,当中80岁以上的长者更多达百万人,是我们重要的社群。

人口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必需要加强长者政策。乐龄科技对改善长者生活有明显的帮助,但奈何乐龄科技产品大多价格昂贵,不是所有长者,甚至护老机构可以负担购置,政府应为他们提供更多资助,并同时鼓励乐龄科技之开发及应用,及早为应对本港人口老化定下长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