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于12月1日起实施“空气质量指标(AQI)”,取代原本的PSI指标,提供民众空气质量的判断依据。但新的空气质量指标,显然还不符合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公布空气质量纲领,特别依据科学证据,对颗粒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列出标准值,如下:
环保署新实施的AQI指标,AQI100为空气质量普通,我们特别换算成相同的统计方式与单位,与世界卫生组织订定的标准比较,AQI100的指标值为:
很明显的,每一项指标,环保署都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更宽松。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当PM10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50微克,预期日死亡率会增加5%,应特别注意且建议立即采取制措施,然而依照现行AQI指标,PM10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50微克时,AQI指标落于100至150,即为“对敏感族群不健康”,此标准相当的不合理,民众完全无法借由指标,来了解到空气质量对健康的真正影响。
空气质量标准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民众得以防范。但是,目前新实施的空气质量指标,却如此的宽松,根本不符合健康的标准。我认为环保署应当比照世界卫生组织,来订定更严谨的指标,让民众能了解真正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