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担任教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关心教育议题,所以选举的过程中,除了提出“为孩子找未来的路”作为竞选主轴,也向大家报告希望能够进入教育文化委员会。不过,身为一位新科立委,能加入那个委员会,必须遵循立法院与民进党团相关的内规,但若是无法进入教育文化委员会,我也愿意加入其他委员会,执行我的职责。很高兴,经过党团选填志愿后,第一个会期我就能加入教育文化委员会,为教育、文化的议题与政策而努力。
去年,我曾以委员助理的身份先到立法院来熟悉议事,参与多次的委员会会议,也借此了解,即使没有加入某个委员会,也能参与该委员会的会议,并且以口头/书面质询、提出法案等方式,对于所关注的政策议题提出主张,监督执行的部会,甚且改变行政部门的政策方向。事实上,每位立委(特别是区域立委)关心的议题绝对不会只有一个面向、一个领域,所以绝对不会只在一个委员会质询。
就如同我的选区也有许多议题或建设,是分属在不同的部会,例如推动捷运万大树林线、三莺线建设,就属于交通部,是由交通委员会监督;协助莺歌陶瓷、树林纺织/家具产业的的发展,也包含了经济部的业务,属于经济委员会;又或者是我关心的国会改革,属于司法法制委员会;家长关心的食品安全,则是在卫环委员会。
虽然我加入了教育文化委员会,但就如同前面举例的议题,无论地方建设或者全国性政策,只要认为有需要监督、改正行政部门的必要,我都会参加该委员会的会议,进行质询、提出法案。因为这是民意赋予我们的职权,是担任国会议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