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
'不能说的俗语' 专栏作家、出版人、次文化堂主彭志铭今日下午出席树仁大学的《每周名人讲座》,讲座以《报刊中的粗俗语》为题,跟学生讨论香港现今的俗语文化。 “新闻写作讲求‘快、靓、正’,而且香港报纸用了本地的俗字,有何不妥? 反而其他地方如台湾因怕读者不明白,才不会用香港的俗字呢!”彭志铭一语道出他对报章中的俗字的看法。他认为俗语其实是文化中的精髓,运用俗语可引起之讲呜,而且俗语比文言语更简洁,有力而入脑,可见其对文化承传及信息传播有很大的贡献,非百害而无一利
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吃水果.水果颜色鲜艳,形状多样,看起来也怪可爱的.一些和水果有关的美国成语和俗语也都具有肯定的含义.但是,这倒也并不是千篇一律,也有一些由水果组成的习惯用语表达的是反面的意思.我们首先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俗语是:“lemon”,Lemon 就是 “柠檬”.柠檬是非常酸的一种水果,大概没有其它东西比它更酸的了.但是,lemon 做为一个俗语它的意思就成了那种“质量很坏的东西,不能起它应有作用的东西”.美国人往往把一辆经常出问题的汽车称为 lemon.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这个人说:“李先生花了一万五千块美金买了这辆新车.可是,这辆车却是毛病百出.这车从来也没有好好地跑过,它在车行里修的时间比它在马路上跑的时间还多。” Lemon 这个俗语也不局限于坏的汽车,它还可以指其它那些不理想的东西,下面这个人的经验就是一个例子: 这是说:“一般来说,格林先生给我提供的建议都是很好的.可是这一次他让我买那个电脑公司的股票却是个馊主意.我不得不按原价抛出了。” 下面我们要讲的一个俗语是:“going banana”,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香蕉是很好吃的,又香又甜,营养也很丰富.可是,going banana 的意思是:“快要发疯了”.究竟为什么要把香蕉说成这么糟糕,这实在是很难解释的.然而,这个俗语在美国那些家里有青少年的家长当中是十分普遍的.你听听下面这位父亲,他在说他那十四岁的女儿: 这位父亲说:“玛丽把她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听音乐,还得把音量放得大大的,或者是打电话,或者照镜子,而不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或帮助我们做点儿家务.我告诉你,那个孩子真是快要把我们逼疯了
铁壁之围(一战中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精) 文明的地图(一部丝绸之路的风云史) 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增订版)(精)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江苏卷2)(精)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江苏卷(二)》按照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卷专家组制定的“俗语卷编纂体例”在江苏全省范围内甄选和编纂,以全面反映江苏俗语的地域分布和流传现状。 根据江苏省俗语演述模式和实际应用情形,基本上囊括了生活中的常见俗语。有的俗语语言鲜活、比喻形象、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对语言研究、民俗研究有着较强的历史价值,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