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因此也带动蓬勃的经济发展。然而,人类为满足自我的需求,而大量撷取地球上的生态资源,同时又因利用方式之不当,造成生态上不可恢复的改变,如森林、土壤、生物、大气、海洋、河川等都因人类的经济发展而遭受破坏。本世纪以来,人类也渐渐了解生态资源的供应并非永无止尽的,如果没有妥善的规划利用以及保护措施,生态资源将于本世纪中濒临枯竭;同时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加速生态危机的来临。

  人类目前面对的环境问题有二:对外方面是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衡,人类生活在这种受摧残和破坏的生物圈中,感受到永续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对内方面则为人类的心灵空虚,生命缺乏值得奉献的理由,只知追求物质的享乐,无法满足对生命意义的渴望,在空虚之余,各种不满、挫折和焦虑随之而生,衍生许多的社会问题。内外两种问题其实是互为因果的,内心空虚,就会向环境伸出魔爪,造成环境的更大污染与破坏,而由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人心就无法受自然之滋养。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造成环境更大的伤害,唯有唤醒我们的环保意识,调整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切是否能够成功,首重心灵改革,从“心”出发。

  由以上两段话,大概说明了环境生态学这门课程编写的重点与角度。六年前,空大杜政荣教授邀集环保署洪正中处长及本人为空大生活科学系“环境生态学”课程编写教材,当时即以环境保护的理念为出发点来撰写。经历多年来,各种环境生态保护的问题、政策及法规等都有了变迁。“环境生态学”的课程将再开课,因此仍再请目前任职台南市政府主任秘书的洪正中再次召集杜政荣老师及本人,重新检讨编撰本书。本书内容仍以基础生态学、环境开发对生态的影响、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等为架构,分篇分章编撰。

  因洪召集人公务繁忙,嘱本人代为撰序。因本书资料收集及编写过程,作者等均非能全时投入,疏漏难免,尚祈指教。

  第3章 生物族群与群落(p.45)

  第6章 资源开发与环境生态(p.169)

  第7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p.203)

  第8章 污染危害与监测鉴定(p.235)

  第9章 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p.269)

  第10章 生物多样性之保护(p.309)

  第11章 环境生态保护(p.341)

  第12章 永续的环境生态系统(p.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