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与研究所都是主修心理学,并在研究所期间接触正向心理学,参与了高雄医学大学正向心理学中心的成立,在里面担任过许多重要角色。
正向心理学主张除了治疗心理疾病,人类的正向特质与幸福感应该也要是心理学所关注的重要领域。这股风潮已在国外蔚为流行,但在台湾才刚萌芽,甚至心理疾病都还处于被标签化的状态,重视预防与促进心理健康的观念更是不普及。
在求学的过程当中,心理系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常面临对未来就业的徬徨,因为证照的关系,许多学生常放弃自己原来喜欢的领域,纷纷投入于临床与咨商心理研究所,考取心理师的证照。但除了临床与咨商,心理学包含的范围还有很多,举凡和人有关的领域,都有心理学可以应用之处。于是我开始思索,自己所学可以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贡献。
整合上述原因,毕业之后我除了透过举办讲座和工作坊等形式持续投入心理学的推广,更决定整合我在心理学界的人脉与资源,创立了幸福地图心理工作室,邀请教授、心理师、学生及各行各业的心理人一起来为民众的心理健康努力。
心理健康不是只有没有生病而已,更包含心理层面的满足与兴盛。我们希望透过各项服务,提升大众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幸福的社会。
2. 开拓心理人的就业路:
心理学可以应用的层面很广,不会只有临床、咨商和工商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领域。我们希望有志于心理学推广的人,也可以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同时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处。
3. 整合心理界的次领域:
心理学被划分为许多次领域,大家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在看人类的行为及心理历程,每个领域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独特的贡献。本组织希望结合各领域的资源和力量(例如:临床、咨商、教育),为民众打造心理健康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