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岁男童,就读小学后,陆续有老师反应上课不专心、坐不住,会走来走去、传纸条等干扰行为,并对同学摔东西、时常弄伤他人,现在甚至会偷东西,经就医进行智力测验和电脑化注意力测试,发现他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经予药物治疗,并协同心理师进行行为治疗,男孩状况获得改善,比较不会冲动且行为有开始受到规范了。
长安医院小儿科医师陈震南指出,男童其实去年就有来过,其母主诉小孩上课容易分心、无法安静坐下来,当初即检测评估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但家长觉得状况不严重,想先观察看长大一点会不会比较好,也没再回诊。没想到男童后来在便利商店偷零食被抓到,才惊觉严重而再向他求助。
陈震南说,混合型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在台湾盛行率为7%,可细分为注意力不足型、过动冲动型以及混合型三类,其中以混合型为大宗,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大脑神经传导物质不足,以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而出现过动、冲动等缺乏控制力的症状。
他提醒,切勿轻忽这个病症,因为若无接受稳定治疗,青春期后可能会有忧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成年后甚至会有很多偏差行为。
心理师徐开慧说,男童知道偷东西是错的,但就是会忍不住去做,事后虽很懊悔、说下次不会了,但却又会再犯,所以有自己控制上的困难,因此针对注意力不足过动的孩子,优先规划行为控制的活动是必须的。
她说,家长可以透过跟兄弟姊妹或同年龄相比,小孩是不是比较过动 ; 或是老师反映有注意力不足现象,只要有一个状况符合,建议尽早带孩子就医、接受专业评估。6岁以前透过早期疗育,治疗效果**,一般治疗的黄金时期是在国小以前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