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圣诞节,玛丽收到1封来自“股神”巴菲特的信,打开一看,竟是价值1万美元的股票,以及巴菲特的建议,“可将股票变现,或继续持有。”

今年67岁的玛丽(Mary),是巴菲特的前媳妇,她在1980年,和巴菲特的儿子彼得(Peter Buffett)结婚,这段婚姻维持至1993年。

据CNBC等外媒报导,玛丽称,以往巴菲特送给家人的圣诞礼物,都是1万美元现钞,后来则改送等值股票;“某次我收到1封他(巴菲特)寄来的信,里头不是现金,而是他最近购入的可口可乐旗下信托公司的股票,价值1万美元。”

巴菲特在信中告诉收到这份圣诞礼物的家人,可将股票变现,或继续持有。

玛丽选择相信股神的眼光,“我继续持有,股价也一直上涨”;后来,玛丽只要收到来自巴菲特的“圣诞礼物”,就会加码买进,“因为我知道它会涨”。

巴菲特曾言,“若你不愿持有1支股票10年,那连持有10分钟,都不必考虑。”因此,巴菲特手中的股票,包括苹果、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几乎都是长期持有。

巴菲特曾以棒球来比喻他的投资哲学,他认为,投资应抱持“捡便宜”心态,就像打棒球时,打者必须找出**挥棒时机,才能创造好成绩,“你不必对投手投过来的每颗球挥棒”。

另一方面,投资也要“沉住气”,打者在等待好球时,无论观众如何鼓噪、要求你挥棒,都要充耳不闻,直到好球出现。

此外,巴菲特曾在波克夏的股东会上,提到“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概念,他强调,在投资上,每个人专精的领域不同,投资人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熟悉哪些领域。

简单来说,在股神的观念中,投资人必须抱持耐心,等待合适进场时机,且不要投资自己不懂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