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于今日10月11日北京时间15:00在中国云南拉开帷幕。各国政府将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一起关注! 据介绍,大会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履约工作情况,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翻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10月23日上午9:30,应东喜玛拉雅研究院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达元教授做客东喜玛拉雅讲堂,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讲座。 薛教授从获取与惠益分享(ABS)国际制度、中国相关政策与法规、传统知识的概念与类型、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机遇、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挑战和传统知识保护措施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并针对我国目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挑战进行了阐述,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发展方向。此次讲座使大家充分了解了关于国际与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相关的知识,让大家从惠益分享和国家安全视角去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园林景观的本质属性是自然性,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增加城市园林设计的合理性,还能够有效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增加园林中生物的种类,充分利用其自然性,使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与平衡,为城市园林发展奠定基础。 在生态园林景观中,生态园林具有多样性,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众多人为干扰因素,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与多样变化,物种多样性能够增强生态园林的适应能力。 生态园林景观具有多效益性,不仅能够维持生态平衡,还能够有效调节城市的气候,使城市土壤实现水循环,对自然景观起着保护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生态效益,还能为居民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2022年1月14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联合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昆虫学会共同推出“万物相生 和谐自然—云南珍稀动物100种”科普图文展览。展出时间为2022年1月14日至6月10日。 云南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在West,我们对公司内部多元化的工作团队给予充分重视。我们了解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知道员工的多样性能够带来更独特的创新、更杰出的机会、更出色的人才和更优秀的商业表现。我们鼓励相互尊重的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人都理解和重视我们的团队成员、客户、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3月22日呼吁各国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并指出这是发展环保农业的关键。在巴西库里蒂巴市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八届缔约国大会上发表的资料显示,土壤里的细菌、真菌和蠕虫比化学肥料更能够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在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巴西、科特迪瓦、印度尼西亚、印度、肯尼亚、墨西哥和乌干达实施的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经取得了首批的成果,豆类增产40%,而在印度,有些作物的增产高达将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