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期没有症状,若出现症状,呈现的型式也很多样,像是便秘、腹泻、腹痛、体重减轻、便血、排泄黏液、贫血、食欲不振、腹部有硬块等,如果出现任何征兆,都应及时就医。

国健署所建议的50岁至未满75岁每两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查,是针对无症状者,实际上,无论年龄,只要有症状都应该尽速就医。至于高危险族群,包括大肠内曾有息肉,一等亲内曾发生大肠癌,骨盆腔附近曾做过电疗或胆囊切除等患者,都需遵从医师建议,定期接受大肠镜检查。

门诊中若高度怀疑可能罹患大肠癌,医师透过“肛诊”检查,也能找出将近10%以上的早期直肠癌患者。

如果做大肠镜后发现没问题,依照国健署成人健检的建议定期做筛检即可。一旦在大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大小不到1公分者,3~5年后再做一次大肠镜即可。一般推估,1公分左右的息肉若放着不处置,约7年左右才会恶化,而90%的大肠癌是息肉转变而来的,定期进行大肠镜检查仍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方法。

因大肠癌开过刀的病患,建议开刀后5年内要规则安排大肠镜检查,5年过后定期进行筛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