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近来他双脚痕痒,脚趾间更有裂缝和水泡,医生诊断他患上由真菌感染的皮肤病,俗称“香港脚”。

医生曾经处方抗真菌药膏,但使用后效果欠佳;今次覆诊后取药,他发现医生又处方相同药膏,显得十分失望。作为药剂师,当我知道病人用药效果未如理想,便请他仔细告诉我他用药的情况。药物标签指示为“需要时每日搽患处两次”,陈先生理解“需要时”为感到有“香港脚”的徴状时使用,所以当双脚没有痕痒时他便停止搽药膏。

药物标签所指的“需要时”会因应不同药物或情况而有不同意思。有些药物如胃药和退烧药等,可以在感到不适时才服用。然而,抗真菌药膏虽然能够抑制真菌滋生,但真菌生命力顽强,没有徴状并不代表皮肤已康复。使用抗真菌药物需以一个“完整疗程”为单位,即是需一直搽抗真菌药膏,待皮肤完全痊愈后,仍要继续疗程最少两星期以减少复发机会。倘若再次出现感染的情况,便按“需要”再使用一个疗程。于是,我把“需要时”的真正意思详细解释给陈先生。几星期后,他的情况有明显好转,十分感谢药剂师的解说。

对于自己药物标签上“需要时”的意思,大家又完全弄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