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带(chronozone)或时(chron)是年代地层学中的一个单位,由地磁逆转(磁性地层极性带)等事件或所存在的特定化石(生物带或生物时带)而定义。根据国际地层学委员会的说法,“时带”一词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形成的岩石,而“时”则指这一时期[1]。

虽然时带不分等级,但在岩石记录中被认为是有用的时间标记或基准。时带是无等级的,因为时带无需要跨越地理或地质边界,也不需要长度相等。尽管如此,但早期的限制曾要求将时带定义为小于地质阶。早期有一种用法“是”分级的,因为哈兰德“等人” (1989)在生物地层学中将“时带”定义为比动物阶还小的时间片段[2]。1994年,国际地层学委员会(ICS)废除了这些早期用法[3]。

时带可否得到国际公认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化石柱是否清晰、明确和广泛。一些已被接受的时带包含了其他的时带,某些更大的时带已被指定为跨越整个定义的地质年代单位,且无论大小。例如,上新世时带是新近纪时带的子集,而更新世时带则是第四纪时带的子集。

宇 宙 总计4个,5亿年或更长时间。

系 纪 定义了22个,数千万至1亿年。

带 时 期的细分,国际地层委员会不采用。

华盛顿州立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网络地质年代机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地理时间图,显示与化石记录对比的地质时间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