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中国OEMs而言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并不容易而且也相当耗时。而要达成这样的成果,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首先,在中国政府要求下,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OEMs都必须与中国的企业合资,这一点让中国本土的车厂获得相当的专业知识。

其次,受益于2009年以来国家策略等级的政策刺激,中国电动车市场规模在2015年取代挪威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再者,虽然这些利多政策也造成电动车企业良莠不齐,以及电动车的品质乱象;但多年下来,主要车厂在技术与品质都具有相当水准,在中低阶车款都有相当的竞争力。

最后,疫情缓和后,汽车需求激增,加上在历经华为事件后,中国厂商已养成囤积芯片的习惯,导致这波车用芯片缺货对于中国车厂的影响相对轻微,这一点让早就恢复产能的中国OEMs出现供应上的优势。再加上欧洲的补贴政策与较严格的碳排放标准,更让电动车成为中国车厂进入欧洲市场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