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区的位置在台湾省西南部,在高雄平原的边缘,西边距离海约有二公里,东边距离冈山街大约五公里左右,中间是冈山空军机场,南面一公里有漯底山,山的高度约为五十二米和梓官区连在一起。北傍阿公店溪和永安区为界。本区在地图形状南北大约等长,东边距离较短,西边海岸线很长,看起来好像梯形。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是龙蟠虎踞的地形。

本区旧称(弥陀港),地名的最早纪录鉴于康熙24年(公元1685年)蒋毓英编修的《台湾府志》,可是在早期的文献中,地名确有不同的写法,记作“微罗港”或“弥罗港”或“眉螺港”。所记之字虽有不同,但其台语的发音则相当接近,可见“弥陀”为从音地名,应该是汉人入垦之初,从当时的原住民语言口译而来,故地名的起源,显然不能从“弥陀”二字的字面意思上,去强加索解,一般解释弥陀港地名起源,皆认为过去在区境北部的港边,有做供奉“阿弥陀佛”的小寺庙,因而得名的说法,显然即附会字面意思而来。

近来则有学者以比对原住民语言的方法,指出“弥陀”一名,可能出自马卡道语的viro一词,意思是“竹子”(杨森富,1994),港字则为汉人以此地滨临内海潟湖而取,因此弥陀港如照意思来翻译,应翻作“竹子港”。若原住民语言的比对方法可信,则本区境内早在汉人入垦之前,即有平埔族原住民定居。(吴进喜,1995)

徽志外围的‘稻穗’图案,代表本区的‘农业’,图中‘鱼’的造型,是区内闻名全台的虱目鱼特产,象征本区的‘渔业’。以‘山’和‘水’的造型,象征区内的地标;漯底山与阿公店溪,世外桃源般,优美的乡土环境;表彰区民,恳耕拓植,建设区里的精神含意。

以蓝天绿地的色彩,象征本区自然,健康美好的环境,一个拥有勤奋区民,处处充满欣欣向荣的亮丽市区。徽志最外环的红色则代表热情、生命,象征弥陀的朝气与活力,区政持续进步,区民得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