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星期二“除了做网站、修电脑,工程师还可以在NPO做什么?”活动的讨论时间,大家很热络地讨论资讯工具导入非营利组织(NPO)的经验。
讲师雨苍说:“小叮当遇到大雄有问题时才提供工具,而不是硬塞大雄吃翻译蒟蒻,这样大雄会生气!”很生动地描绘熟悉工具的资讯人 (小叮当),如何提供工具给其他人 (大雄) 的过程。
条列式纪录讨论内容:
如何决定要导入这个工具?如果大家都不接受,最初导入工具的决定,是否是错误的?
资讯人才会把工具当成玩具在用,其他人就只是“用”这个工具。
改变工作习惯,可能要考虑不同人的“学习风格”:视觉型、听觉型、语言型、操作型等。
抗拒使用新的资讯工具,也许是因为使用新工具,会有一段工作效率反而变差的时间,建议这段时间有人在旁提供指引协助。
有效地推动资讯工具导入的一个办法:NPO 的执行长认为这个工具有效,再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其他 NPO的首席执行官。
在 NPO 建议能有“翻译”,可以与资讯人与 NPO 工作者跨领域沟通。听懂资讯人讲的资讯工具功能,再与实务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结合,分享给其他工作人员资讯工具好在哪里。
说服方式之一:资讯人直接下去使用资讯工具,再分享给其他工作人员。
有时候,可以诉诸于“公共性”,如果文件不涉及个资,但是却仍采用不透明的操作,还算是 NPO 吗?
资讯工具导入不仅是导入新工具,还是导入新的工作流程或文化,也有可能涉及组织内的政治。需要成员间的信任,如果可以有上司的授权与支持,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