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
登上几代人教科书的《艰苦岁月》;改革开放40多年的精神图腾《开荒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所引用的图案《大刀进行曲》……从近日起至10月8日,70余件革命历史题材经典作品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的“烽火红棉——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雕塑展”上“组团”亮相,带领观众重温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本次展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立项,由广美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陈克教授担任策展人,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主体,梳理总结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师生创作的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雕塑创作脉络,70余件各时期的经典作品,分为“为纪念”“为叙事”“为象征”“为时代”四个主题板块,以文献梳理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呈现。 参展作者基本都是广美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教师、学生或校友
记者12月2日从深圳地铁集团获悉,今年1-11月,深圳轨道交通三、四期工程建设快马扬鞭,深圳地铁已累计完成投资406.7亿,超额完成全年388.3亿元的计划目标。此外,地铁6、8、10号线的56个站点均已进入站后安装装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及系统施工阶段,预计明年将如期开通。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19年12月2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涂胜 通讯员 顾瑾)记者12月2日从深圳地铁集团获悉,今年1-11月,深圳轨道交通三、四期工程建设快马扬鞭,深圳地铁已累计完成投资406.7亿,超额完成全年388.3亿元的计划目标
警员普法教育是一款技术专业实用的财务公安考试在线学习app,为广大有关从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提供各种法律学习资源和案例解析视频教学,通过自学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懂法且灵活运用相关法律事项和保护好自己权益的公民,回绝作法盲。 为广大警员普及化法律法规知识,给予通过自学自练,仿真模拟,线上,案例解析等功能。 功能包括公告信息功能、法律法规检索功能、连接数据库功能、经典案例、执法文书案例公布沟通交流功能、案子领号及其统计分析功能、功能等
规划馆是文化,科技、理念的集约之地与城市内在精神的展示平台,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场所与重要舞台,因此设计中对城市文化精神与公共生活的深刻演绎远远超越了对建筑形式本身的关注,建筑也必须以它自身的精准的逻辑与建筑语言回应城市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脉络结构,而非仅仅局限于新奇的手法与具象的形式之中。 与传统的展示形式不同,参与性与互动性已成为衡量城市规划展示馆的重要的现代性指标。灌输式、导向式的信息传达已被主动式、互动式的信息交流所取代
近期,住建部与工信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该《通知》相关内容的解读,中外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标准,绿色建筑产业链及相关争议等问题,国家相关部委和一些地方省市也陆续出台了有关绿色建筑建设的通知或实施方案,从而鼓励和支持绿建行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是否就意味着高成本?建筑设计师应该如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绿色建筑当中去?国内绿色建筑的实际节能情况怎样?同时,一些政策出台是否又过于仓促?绿色建筑构建和设计是否过于复杂?绿建运行标识认证是否相对滞后?建筑师应该在绿色的建筑里面发挥什么样的具体作用等问题更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热议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透过高教深耕计划成果分享会,将本校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计划补助所执行四大分项“落实教学创新及提升学习成效”、“发展学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及“善尽社会责任”子计划中,具有特色亮点之相关课程及指标进行重点执行成果报告,并与校内外人员一统讨论并获得回馈,持续精进本校校务发展。 一、活动时间:108年11月20日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30分。 二、活动地点: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亲仁楼B118讲堂
文章使用理论逻辑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政策及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等理论,并结合深圳禁摩限电令的政策过程,挖掘公共政策目标确定过程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的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确定基本原则提出对策和措施,以便于更好的反映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目标确定的基本原则并对现实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需要使用公共政策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进行引导,在我国,政策制定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公共政策制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公共政策目标确定过程中,公共性、公平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是政策目标确定的基本原则
别见笑,澳门仍是个对网上评论充满疑惧的地方,在网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不一定被承认、被认可具有被结集出版的资格。 然而,评论还是要继续,因为它的目的不止于此,而是从不同的途径进入,展示不同的观点,为演出留下不同面向的,关于观演现场的见证。 有人问︰对作品的评语、意见跟剧团、导演说说就好,为什么要公开发表? 评论的“公共性”,在于那不是纯粹友好间的私密建言,而是作为演出的观赏史而存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社区为村民互动、互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乡村公共性在"微交往"中再次聚合;另一方面以"微管理、微监督、微决策、微服务"为主要表征的乡村"微自治"又强化着村民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主体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