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的调控下,房价依然持续14个月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8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其统计的100个城市房价环比6月上涨0.87%,这已经是自2012年6月以来的第14个月上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透露,中国房地产协会已经向提交报告,建议把土地供应与住房供应规划挂钩,把稳定房价的目标和地价衔接。然而,朱中一表示,他们并没有向提交相关报告。但他承认发表过“把土地供应与住房供应规划挂钩”观点的文章。他认为,目前土地市场出现分化。这种分化表明,土地供应规划与住房供应规划出现失衡,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规模有限但人口增长急剧,三四线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地王”与“鬼城”并存,正成为房地产市场分化的突出表现。一方面,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住宅供应依然不足。一方面,鄂尔多斯、营口、常州等三四线城市,出现了大量超过本地消化能力的住宅项目,也被称为“鬼城”现象。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当地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发展间的失衡,是土地供应与住宅供应间的失衡。
“表面看起来,各地土地供应计划都在增加,但具体到住宅用地上,比例显然较低,这样一来,市场预期怎么会不看涨?”陈国强说,在土地供应上,如何切分很重要。相关部门是否计算过,要控制房价需要供应多少住宅用地?很多城市的土地使用都热衷于建政府办公楼、建设广场,到底应该有多少来匹配居住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也持类似的观点。在她看来,由于土地、住宅建设分归两个不同的部门,造成了土地供应规划与住房供应规划之间的脱钩。
而不论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报告,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的《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都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土地财政背景下,地方政府有动力少卖地卖高价,而不会有动力多卖地卖低价,结果是土地供应始终偏紧,价格偏高。越是房价高的城市,政府就越没有动力多卖地。
在这些困难下,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涨的预期总是无法改变,而预期恰恰又让更多的人冲进市场,房价的连续上涨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奈的显示。
(原文标题:土地有限、住宅难增加已成为房价上涨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