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记者谢锦芳(2013年6月13日)

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最大不同是,亲朋好友对市面上的粽子避之唯恐不及。在黑心食品风暴中,二位嗅出这股社会需求的青年,脱下西装,卷起裤管,走进偏乡拜访小农,要为小农与企业搭起桥梁,由企业以公平合理价格向小农购买无毒有机的农产品,一来活络农村经济,二来善尽企业社会责任,三来达到永续经营的目标,创造互利多赢的价值。

毒淀粉事件中,销售过期原料的业者说:“吃一点不会死人”,成为黑心的经典。许多外食族感慨,从粉圆、豆花、肉圆到蚵仔煎,这些最普通的小吃都出问题,还有什么能吃得安心?若要避开这些有毒加工品,如何向产地小农购买天然无毒的农产品呢?

近年有许多年轻人回到家乡,推广无毒有机产品,并建立网站平台,做农产品直销。在众多产地直销平台中,“邻乡良食”主要以企业为客户,为个别企业的需求量身订做,并做后续追踪,协助该企业达到社会责任的目标。

六十二年次的谭景文,原任职于会计师事务所,取得政大企管硕士学位后,二年前与学弟陈宏欣一起创业,成立了“邻乡良食”社会企业。

他们把公平贸易的理念带入偏乡,以最终端售价打八折,向小农收购经认证的无毒有机农产品,目前已有中华电信、中华汽车、汇丰和渣打银行等多家企业采购,提供员工日常生活所需,或年节送礼给客户。

以尖石乡马里光部落为例,七位祖母级妇女种植的五月桃,今年透过“邻乡良食”卖出三千六百盒,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而每盒收购价也比盘商多出一倍以上,老奶奶们笑容满面,希望明年号召更多部落妇女加入。“邻乡良食”协助部落直销农产品给企业,发挥公平贸易的精神,避免盘商层层剥削,为部落妇女带来稳定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透过“邻乡良食”搭桥,时下最夯的移动支付系统即将引进偏乡,不久,民众到各地旅游,可以透过手机APP查询当地特产,以手机订货付款。这项发展中的移动支付系统,为偏乡创造新商机,对银行带来新客户,对一般民众则带来便利,可谓一举三赢。

“邻乡良食”成立刚满二年,曾获第二届企业永续创业竞赛冠军,目前全公司只有三人。政大企管系教授黄秉德认为,“邻乡良食”这样的平台,协助企业直接向邻近小农购买农产品,一来降低食物里程,二来也吃得安心,值得鼓励。

在一片黑心食品风暴中,“邻乡良食”的创意,似乎带来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