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制造业或是服务业,只要产品(或服务)一旦销售出去,企业就有责任一路完成最终的售后服务,以获取利润。而行销管理里有一个模型,能协助我们厘清,企业获利的成长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模型称为“服务利润链”(Service-Profit Chain)。
赫斯特克在这一篇文章提出“服务利润链”的概念,强调组织的“获利”与“成长”,来自于“顾客忠诚度”。顾客忠诚度又源自于“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取决于“服务价值”。服务价值的提供,又来自于“满意、忠诚且能够创造生产力的员工”。而满意且忠诚的员工,则起源于“内部品质”(包括:职场环境、工作内容、决策自主、甄选训练、资讯沟通、奖酬制度…等)。
简单来说,“服务利润链”就是,企业让员工满意,员工让顾客满意,顾客就可以让企业满意,进而形成良善的循环,如图1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利润链的整个过程里,“人资部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人资部门对于公司的获利,可以有着绝对性的影响。以“服务利润链”来分析,人资部门应积极协助各单位的“甄选”与“留才”。一般来说,人资部门会花最多心力在甄选上,但却花相对较少的时间在留才(因为这部分似乎应该是直属主管的事)。
其实,人资部门可以透过“教育训练”、“组织发展”、“组织承诺”、与“赋权”等工具,协助企业塑造出良好“内部品质”的氛围。亦即让员工对工作本身、对同事、对公司拥有良好的感觉,进而增加员工忠诚度,做好留才的动作,并减少因为员工流动所造成的损失。当员工拥有高度忠诚后,再配合良好的教育训练,来提升员工生产力,进而创造服务价值,增加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最后驱动企业的成长与获利。
透过以上的逻辑思路,人资部门就可以根据组织发展的计划(例如:教育训练、组织发展、组织承诺、与赋权…等),设定相关的KPI(例如:员工满意度、员工留任率、组织认同…等),以提升各个部门的绩效。同时,透过这样的逻辑,人资部门也可以了解,自己对于公司获利与成长的贡献,进而强化自己在公司的定位,而不是把自己做成只注重同仁上下班,出勤要准时打卡的末梢单位。
购物原来有类型-享乐型购物与功利型购物 购物会让人觉得开心,这是人性的基本想法,往往也让人们在购物时会感受到较高的愉悦感。建立模型思维,以培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