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科书、公文所采用的字体,你会想到什么?相信在台湾社会长大的朋友,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标楷体”。
近年来,“标楷体”常给人老派、古板的印象。这或许和楷书源远流长的传统有关。在书法的“篆、隶、草、行、楷”五体中,楷书虽然是最晚发展的,历史却可追自三世纪的楷书吏[1],距今也有一千多年了。
古典的楷书风格,就这样在时间洪流里被历代帝王、官吏、文人所书写,历经了无数次造型细节转换,并搭载著书写、木印、石印、铅印、照相排版、电脑印刷等科技进展,才成为我们眼前所见的“标楷体”。
觉得看影片比较容易吸收内容吗?没关系,我们也准备了影片版呦!
教育部于民国107年公布了《教育部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教科图书印制规格》。关于如何选用“教育字体”,justfont 承接了由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指导、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主办、社团法人美感细胞协会策划的“为明日的教科书做设计”计划,并于10/1的记者会上发表《教育字体应用指南-建议年龄(国小)》(简:《应用指南》)。
这份指南参考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所制作的《国民中小学教科书印制之研究》,以及日本现行教科书规范,并提出许多教科书排版与字体应用上的建议。本文为《应用指南》的精华节录。
提到教科书上的字体,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标楷体吗?
(有空再来认识一下标楷体的故事)
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最新教科书印制标准,大幅放宽字体的选用,除了规定国小低年级教科书须采楷体或宋体、一至三年级须加注音、以及各年级国语文课本须采部颁标楷体外,其余仅在字级大小上做限制。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和各位介绍字体风格、尺寸和粗细的重要性,之后提供教科书排版与字体选用上的建议,并针对国语文、数学两科目做具体说明,最后经综合评估,指出制作“教科书体”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