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学发展至今三十多年,当中可说没有太多学术研究,导致各家各说,参差不一。

没有学术研究,皆因没有太大研究价值,教练学既不是用来治病,又不是直接用来增加产能的,未能提起太多学者的兴趣,可以理解。

但问题来了,不是基于研究,那如何能确保采用的方法有效呢?好像没有什么办法,所以不少教练直接采用‘个人改进’的方法,不过以问答形式进行,便曰之为教练了。

有没有更佳的技术来源呢?当然有。

教练学是要促进对方思维,从而自行想通,达至发展的目的;那么,有关思维与发展的学问,便是合适的转移对象了。思维与发展的学问,当然是心理学、哲学与教育学了,这三者过去几十年,以至几百年间,已有大量的研究基础,从这三个宝库中寻宝,远比自行思索,胡乱拼揍,合理有效得多。

但这三者与教练学目的有异,故不能直接拿用,而是需要转化,至于如何转化,就是要先找到大家的相近之处,作为立足点,然后便是求同存异了。

具体如何操作,将来再找机会与大家分享。

Creativity: 史上出色创意者的一天!我的观点: 为何年轻人老是像不愿退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