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糖尿病盛行率近10%,几乎平均每10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明显有年轻化趋势,其中以第二型糖尿病为主,罹患人口达近220万人,已经超过一个台南市的总人口。研究发现,第二型糖尿病罹癌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所幸台湾从2000年到2014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下降超过4成,因为“药物多样化”和“控糖意识提升”2关键因素。
糖尿病关怀基金会昨(28)日表示,15年来国内第二型糖尿病年龄标准化的死亡率下降超过4成,从1.5降到0.89%,执行长蔡世泽分析,主要来自药物多样化和控糖意识提升,提醒糖友多加注意糖化血色素这个重要指标。
蔡世泽指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主因除了糖尿病本身,疾病引发的共病也是原因之一,糖尿病并发症包含眼睛、肾脏病变,和心脏血管疾病等等,平均每4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人具有心血管疾病,根据资料,糖友死亡主因为心脏病与脑中风占近2成。
糖尿病会提高罹癌几率,血糖控制不佳也容易引起大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3大并发症。国内糖尿病患者,死于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比率逐年增加。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第二型糖尿病与肝癌、胰脏癌、子宫内膜癌、大肠直肠癌、膀胱癌、乳癌有正相关,罹癌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是糖化血色素小于7%,有机会减药或停药。蔡世泽指出,根据2020糖尿病临床照护指引,糖化血色素小于7.5%,可使用单一降血糖药物治疗;如果糖化血色素超过7.5%,应评估心肾风险及共病,加上不同机转的降血糖药物治疗,建议使用2种以上降血糖药物治疗。
蔡世泽表示,从2000年到2014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年龄标准化的死下亡率下降超过4成,主因有二个关键,一、治疗药物演进,二、患者控糖观念提升。死亡率的下降,糖友共病的抑制功不可没。
过去糖尿病药物选择少,现在治疗多是多重组合,混搭成主流,尤其第二型糖尿病不只一个发病机制,需要不同药物搭配调理。
除了治疗药物演进外,提升控糖观念亦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共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蔡世泽说明:“过去在卫教宣导尚未普及时,糖友对于要将糖化血色素须维持在7%的观念很陌生,甚至不知道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经多年与各界共同努力下,控糖观念已显著提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接受糖化血色素相关检查的比率相较于15年前成长近翻倍,从33.2%上升至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