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细胞如何起到维持稳态或发挥致病性的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来自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Th17细胞的平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的SAA可促进Naive CD4+ T细胞向致病性Th17细胞的分化,而局部的SAA可活化Th17细胞的致病性。

抗TNF治疗仅对部分回肠克罗恩病患者有效。来自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对回肠克罗恩病患者的病灶进行了分析后发现,一部分患者的病灶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细胞模块(特定细胞显著增加),而这种细胞模块的存在与抗TNF治疗的疗效较差相关。

热量限制可改善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免疫调节机制,表明短期禁食可通过CCL2/PPARα依赖性的方式,减少循环系统中的炎症性单核细胞,同时不损害急性炎症反应。

炎症性肠病(IBD)与肠道菌群相关。Immunity本周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BD患者的菌群可改变无菌受体小鼠的肠道CD4+ T细胞稳态,增加Th17、减少RORγt+Treg,而且菌群对这两种T细胞的诱导作用,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些发现说明,在易感个体中,肠道菌群对Th17和RORγt+Treg的影响,可能是其促进IBD的普遍机制。

在肠道、卵巢及乳腺等部位中,活跃状态下的干细胞可被T细胞清除;而在毛囊及肌肉等组织中,静息状态下的干细胞可逃脱T细胞的杀伤。这项发现或可解释,早期的肿瘤细胞为何能够躲过免疫系统的监视。

STM:癌症与肠道菌群,超乎你的想象(综述)

① 衰老及抗生素、吸烟、激素、饮食等环境因素可能造成肠道生态失调,从而增加患癌几率。② 癌症治疗过程中,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而肠道菌群也可能影响各种疗法的效果。③ 利用抗生素、益生菌或益生元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可能是肿瘤治疗未来值得关注的方面。

癌症 肠道微生物群 肿瘤免疫疗法 Owen Cronin Owen Cronin

共生细菌 树突细胞 保护性皮肤免疫 Stella Bohr Stella Bohr

这是2014年发表在Cell的重要研究,明确肌层巨噬细胞与肠道神经元互作以调节胃肠蠕动,而共生的肠道菌群的信号会调节相关分子(骨形态生成蛋白2、群落刺激因子1等)的表达,影响胃肠蠕动。很重要的经典文献,值得好好看看。

2014年Science发表的关于肠道菌群如何深入参与和影响天然淋巴细胞(ILC)和巨噬细胞并促进肠道稳态的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菌群相关免疫学研究进展,很值得关注,特别推荐!